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张籍是盛唐还是中唐和张籍是谁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张籍是盛唐还是中唐以及张籍是谁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张籍是盛唐还是中唐(张籍是谁)

本文目录

  1. 湘江曲唐张籍
  2. 天净沙秋思张籍
  3. 王建和张籍并称什么

一、湘江曲唐张籍

1、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2][3]

2、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3、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2]

4、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5、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6、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7、《湘江曲》是唐代诗人张籍宦游湖南时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诗句语浅情深、看似平常却奇崛。诗的第一句点明空间的辽阔;第二句点明时间的幽静;后两句写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这首诗极富民歌风味,在平淡中融曲折,在清浅中寄至味。[1]

二、天净沙秋思张籍

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拆封。

3、中唐诗人张籍,是韩愈门下高足,以一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而天下闻名。张籍四十岁的时候在宫中任太常太祝,掌管神主版位和焚香祝祷。一干就是十年。除了写诗,张籍还喜欢把杜甫的诗焚烧成灰,和蜜一起吞。如此“瞎搞一通”,十年之后,张籍终于铸就了被王安石称为“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独特诗风

三、王建和张籍并称什么

王建与张籍并称为张王,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

OK,关于张籍是盛唐还是中唐和张籍是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