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元帅是文臣还是武将排名的一些知识点,和三国文臣排名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元帅是文臣还是武将排名(三国文臣排名)

本文目录

  1. 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2. 明朝初大臣名单及排名
  3. 明初功臣排名

一、明朝开国功臣排名

1、如果按照真正的历史来说,明朝开国功臣排名基本上是这个情况:

2、文臣以李善长为首,李善长和朱元璋颇似刘邦和张良,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李善长首先提出反对元朝,又为朱元璋策划了夺得天下的蓝本。不过,李善长贪恋权位,不像张良一样明哲保身,最后被牵连进胡惟庸案,满门抄斩。实际上,胡惟庸专权,李善长有很大责任,胡惟庸谋反,李善长也肯定知道,但是,李善长肯定没有参与谋反。不过,以朱元璋的角度看,有前面两条,就够杀李善长的了。

3、洪武文臣还包括:被后人称为半仙的刘基刘伯温,修元史的宋濂。

4、武将以徐达为首,徐达作为元帅,统领军队,可以说百战百胜,是使得元朝北返的绝对主力。最后,徐达也采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很可能是病死。被蒸鹅害死的说法,疑点颇多,几乎不能成立。

5、大将之中,以常遇春为首。常遇春勇冠三军,每次打仗必然冲锋在前,可以说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

6、洪武武将中,还有汤和、邓愈、蓝玉、冯胜、傅友德。

7、其他的两大功臣就是李文忠和沐英。两个人的名气也相当大,战功也颇多。但主要还是沾了皇亲的缘故,才能飞黄腾达。

8、还有半文不武的就是胡惟庸。此人功劳不算很大,但是官做得倒是很大。

9、还有一个名气很大的就是胡大海。这个人历史上本来是个胡商,帮助朱元璋起事,后来被人暗杀。

10、自古以来开国功臣都为统治者所忌惮,西汉大将韩信曾哀叹“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同样这些为大明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元勋宿将没有能够逃脱…

二、明朝初大臣名单及排名

1、汤和,明太祖朱元璋发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很少议论朝政,故不被朱元璋所猜忌。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2、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一生参加了讨陈友谅、平张士诚、北伐元廷等一系列战役,并且总是一马当先。基于此,常遇春一直被誉为大明第一将。

3、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建立明朝的多次战役中,刘伯温常常神机妙算,奇计迭出,往往能够克敌制胜。正因为这个,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4、李善长,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朝第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宰相。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征战半生,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善于国政,又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还善于辞令。朱元璋招贤纳士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可以这样说,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最稳固的后方。

5、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帅,开国将领之首。徐达也是朱元璋的发小兄弟,从小就与朱元璋有着兄弟般的情谊。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徐达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他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致使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千古一帅徐达,功绩无人可及。

三、明初功臣排名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封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先后攻占了元大都、元上都,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跟随朱元璋征战时,出生入死,功劳颇多,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是明朝初年的文臣之首,也是明朝的第一任丞相。李善长善于国政,筹措军饷,裁决事务迅速。因此,朱元璋的后方非常的稳定,将吏顺从,居民安然,军饷充足。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李善长,就没有朱元璋稳定的后方。

李善长在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

流年运程2022解读八字密码,分析命局喜忌,揭示您一生命运、事业财帛、情感婚恋以及未来发展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被卷入胡惟庸案,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年七十六岁,南明弘光政权追谥襄愍。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朱元璋建国过程的历次大战,常遇春几乎都是先锋官,军中号称常十万,后随徐达北伐灭元,破元大都、上都。常遇春是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大明王朝并尽力维持国家稳定。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测爱情运天象签约老师朱五九从自己最擅长的姓名学领域,为你揭开爱情的面纱。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着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着称于世。从中可以看出刘伯温个人能力超群,不过由于朱元璋的打压,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邓愈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

邓愈转战浙西,屡败元军。因为军功屡次升官,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着一时。

1370年(明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冯胜,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定远(今属安徽)人,与兄长冯国用都爱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筑寨自保。明太祖攻战至妙山时,冯胜随兄长一同归附,受到重用。冯国用累立军功,升至亲军都指挥使,去世后由冯胜袭其官职,典掌亲军。

冯胜曾大破陈友谅于石灰山,解安丰之围,取淮安,克平江(今江苏苏州)等,之后被升为右都督。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关于元帅是文臣还是武将排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